?
一、
懂事是什么?
很多父母都爱夸孩子懂事。
咨询室里也真的见到过很多懂事的孩子,以及由懂事的孩子长大后变成的懂事的大人。
懂事在百度词条的释义是:学会理解别人,体谅别人。通常用来指孩子理解大人,体谅大人,不无理取闹,分解大人的压力的时候,可能会被大人评价为:“懂事”。
简单说来,就是指压抑自己的愿望去迁就别人,就能换来“懂事”的评价。
而且重点在于这种评价是单向的,只能由领导评价下属、长辈评价晚辈,而不能反过来。
如果你被评价为懂事,基本上我就知道了你的位置和身份了。
你是属于没有话语权的人。
假设你有不同观点,那么你有三条出路:1、委婉地或者不委婉地提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议。假设不被接受,你要么选2,要么选3;2、对抗。那么你就是不懂事了,当然你得要承担不懂事的后果,至少是不被喜欢吧,或者被孤立和排挤以及穿小鞋之类的;3、懂事。顾全大局,皆大欢喜。
二、
其实你有没有看到,懂事是最节省力气的做人态度。
其他两种,都是更加具有风险和挑战的选择。不认同权威可能招致的惩罚或报复、与权威竞争谁更厉害的过程中需要的能力、面对可能的失败的承受能力等等。
挑战权威真的需要勇气, 更需要能力和智慧。
当你选择懂事的长大,你会长成一个懂事的大人。
当你选择不懂事的长大,你会真的成长,变成一个有勇气、有能力也有智慧的大人。
当然,其实这由不得孩子去选。
当你去想象孩子未来的样子的时候,你希望TA是“懂事”的还是“不懂事”的呢?
很多家长都会说:“听话、懂事,少走弯路”。
什么叫弯路?
所谓弯路,就是少有人走的路,开拓者走的路,创造者走的路。是独特的自己,是前路茫茫未来不确定的时候,仍然能够为自己觅得一处独有的天地。
所谓“正路”,其实就是人人都一样的路。是有你不多没你不少,未来竞争里你永远都要跟无数人去没完没了的拼,因为你的大脑设定的程序就是你永远会去做多数人的选择,不敢冒险,不敢创新,不敢尝试新的选择,只敢走大家都认为是对的路。
可是,似乎已经没有这样的路。
一夜之间,什么都有可能发生,一个大厦可以一夜之间被侵吞,另一个大厦也可以一夜之间平地崛起。经常一个人被侵吞、被打败的时候,连“仇人”都找不到。
就像银行,就像自行车店,可能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威胁到它们的居然是支付宝和共享单车。听说马上就无人驾驶了,还没有考到驾照的,不用再羡慕老司机了哈。
真的,这世界变化太快,懂事中练就的求同思维会让你无同可求,没有人可以永远依赖,随时告诉你正确答案,而你只需要懂事听话就好,那当然会身处这样一个什么都可能发生的世界和时代,感到一片茫然似乎是必然的。
而那些从小不懂事的大脑,在一路的磕磕碰碰中,变得勇敢、冷静、果敢和智慧,成为真正的独特的自己。
三、
网上看过一个视频,跳水冠军田亮和儿子在游泳池边上,抓起儿子,就像扔一个物品似的,把儿子扔进水里,儿子还在水里独自挣扎的时候,田亮看热闹般轻松笑笑准备离开。
网友评论:这是亲爹吗?这个爹很不懂事了。
是的,我们都会感到紧张,不安全。那么小的孩子,呛着咋办?出事咋办?
田亮为什么不紧张?
在跳水冠军田亮的字典里,与水有关的的词汇,大约找不到溺水、危险之类的,可能会有好玩、刺激、舒服等。所以他把儿子扔下游泳池的时候,是想要跟儿子分享他对于水的美好体验。
可是我们不是田亮,关于水,我们会感到失控,感到恐惧,所以如果是我们,就会要求孩子听话懂事,远离危险。你看,当我们要求孩子懂事的时候,我们也同样把关于水的恐惧想象传递给了孩子。
就是这个道理。
谁会需要别人懂事?
要求别人懂事,其实是在要求别人照顾自己的情绪。需要别人用懂事来帮助你维持情绪稳定。
所以真相很残酷但很真实:面对这个世界,你不行,你Hold不住,你感到害怕、失控,才会要求孩子懂事。
你行,你就不需要孩子懂事。
不行的级别越高,需要孩子懂事的级别就越高。
不是说懂事就完全不好,而是孩子懂事是TA长大以后的副产品,而不该是你拿来掩盖自己不行的遮羞布。
所以,不要动不动就夸孩子懂事了。?
?
?